首页 AG旗舰厅 新闻资讯 >校园风采 AG真人
校园风采
>校区风采
第一观察|关键时刻的重点部署
2025-10-24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 2026年到2030年这五年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方式意味着什么? 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力以赴的关键时期。它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常进程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理解一个时代的定位,必须不要在漫长的历史周期中观察它。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有序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即将结束的“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全会高度评价主要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进展,形容这一进程“非常不寻常、非常非凡”。 五年来,中国经受住了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危险挑战,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为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良好开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不断奋斗。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十六五”规划衔接。“十五五”框架的制定和实施,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 这次全会进行了总动员、总拓展,抓住机遇,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 科雷对形势的判断是科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全会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并作出关键判断—— “‘十五五’期间,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的时期。” 全会公报勤奋把握时代潮流,深刻洞察危机与机遇,指出:我国经济基础扎实、优势多、稳定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业体系完备优势、物产丰富优势人力资源的展示更加清晰。 “十五五”时期,“两个大局”交织,国内国际相互影响,我们既要立足自身力量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成功信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又要主动认识变化、适应变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用历史主动精神战胜困难、迎难而上、迎难而上。 在此基础上,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按照“十四五”规划,全会继续把推动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个一个备受关注的标志性指标: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一指标,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都需要保持适度的节奏。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战略聚焦:推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全会部署了“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系列战略工作。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速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扩大高水平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列出了当前经济建设的首要观点。 去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本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这意味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将在“十五五”期间得到落实。 细读全会公报,改革创新精神尤为清晰: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形成新生产力,坚决扫除阻碍建设的障碍。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主要战略部署符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它们既是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改革的重要抓手,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 现代化是中国文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其中。 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必须迈出坚定步伐,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具体拓展上,明确强调“坚持惠民生、促消费、促物投资、促人投资紧密结合”。 从“不断整合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办好人民幸福教育”到“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均衡、可及的政策措施充分展现了民生温暖。 策划:张晓松 主要撰稿人:朱继柴、严福景 观点:朱思明、张慧慧 新华社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Copyright © 2024-2026 985猎奇研究所最新版-黑瓜网每日大赛-黑暗传送门永不迷路入口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鄂ICP备36659856号

友情链接: